(醫德論壇)
感悟大醫精誠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醫者的行為準則:“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漫漫中華歷史,大醫薈萃,扁鵲救世濟人敢于直言,華佗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則是為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他們將“大醫精誠”奉為圭臬,畢生詮釋著其真諦。正因為他們恪守著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敬仰的大醫!今天,我們衛生系統大力開展的“三好一滿意”活動,就是是大醫精誠的精妙詮釋。“精”于高超的醫術,“誠”于高尚的品德,我們一定要時刻檢測著自己的從醫目的和行為,精誠從醫,做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不懈努力,追求精誠。荀子曾告誡我們“學不可以已”“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人生在世,如果不堅持學習,沒有一點理想和追求,這樣的人生一定是平淡無味的。充滿理想和拼搏的人生才會充實而精彩。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是如此,要活到老學到老,應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為百姓提供優質的服務為目標。正如《大醫精誠》中所說,要有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品德修養,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中醫中藥學的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領悟。醫學探索無止境,但只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就會有孜孜不倦的學習動力。在每天緊張疲勞的工作結束后,我們擺脫了喧囂和浮躁,堅持著、繼續著、自覺著學習再學習,在浩瀚的醫學知識海洋中遨游。這就是追求、這就是精誠!
樂于吃苦,堅守精誠。我們既然選擇了醫務工作這一行業,就應甘心為它付出所有。苦,其實并不可怕,許多時候反倒是一種磨練,只有經歷了苦難,才會懂得珍惜和擁有。作為一名青年醫務工作者,如何才能發揮自己的能量、做出成就呢?那就是多做事、勤做事,肯吃苦,樂吃苦,想病患之所想,急病患之所急。因為醫療衛生工作的特殊性,我們經常不能按時作息,夜班白班黑白顛倒、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每天堅持早到晚退,加班更是家常便飯。休班時,我們會自覺地跟隨中醫專家、老前輩臨床學習,傳承精華。節假日合家團聚時,我們卻經常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保障著百姓身體健康。當病人痛苦時,我會心痛;當病人康復時,我會欣慰和幸福!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一步一個印記地走向精誠!堅守精誠!
甘于奉獻,獻身精誠。我們尋求進步,我們樂于吃苦,我們只是為了那一個個生命的渴望,那一份份對生命的珍惜。落葉未曾枯萎便放棄了生命中的綠,甘愿把自己的精華與所有的真情化作春泥,再次長出希望,長出輝煌!我們醫務工作者,要甘當一片綠葉、一片落葉,為了患者早日康復,為了人們健康幸福!
因為選擇了行醫,便選擇了救死扶傷的使命;選擇了行醫,便肩負起了與疾病和痛苦作斗爭的重大責任;選擇了行醫,就選擇了人間大愛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使命——無私的奉獻!
“愛”很簡單,甘于奉獻,不求回報!“愛”很艱難,需要我們一生的追求和奉獻!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這些樸素卻比金子還貴的人道主義精神和醫德精華,時刻都閃耀于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獻出一份愛心,給生命一些綠色;讓我們捧上一份真誠,讓生活充滿陽光;讓我們攜起手來,共筑救死扶傷的和諧殿堂!
感悟大醫精誠,做一名人民滿意的白衣天使!
(宋劍 )
地址:山東省乳山市勝利街128號
便民服務電話:0631-6619213
24小時急救電話:0631-6688120
行政辦公電話:0631-6619989
投訴電話:0631-6619938
網站:www.gdsupplies.com
郵編:264500
版權所有:乳山市中醫院
技術支持:乳山熱線
乳山市中醫院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