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在先 責任在肩——記超聲科主任劉杰敬業奉獻先進事跡
2020-11-06 08:52:24
乳山市中醫院
0
11月4日下午4時許,正在參加市直機關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的劉杰接到肺病科同事的電話:“劉主任,剛有位包裹性胸腔積液的老年患者入院,96歲了,呼吸比較困難,需要置管,您來看下吧!”劉杰馬上安排同事到肺病科檢查患者情況,把超聲檢查及其他檢查信息報告給他。20分鐘左右,同事將信息傳遞過來。劉杰綜合各種檢查結果,判定患者適合超聲引導下置管,雖然置管位置有些難度,但因患者已經高齡,如果長時間憋氣,氧飽和度會持續下降造成其他損傷,所以劉杰決定馬上回院為患者治療。
劉杰向會務組請假,驅車趕回醫院。路上,他電話通知同事做好手術準備,到達醫院時已經5點多,他跑回辦公室穿好隔離衣,三兩步跑到肺病科病房。已經下班又被急招回來的超聲科年輕醫師于靜已將便攜式B超機、手術車、手術包、各類器械準備妥當。老人半躺在病床上,面容痛苦,憋氣狀態明顯。陪同在旁的患者兒子也有73歲了,劉杰與家屬交流得知:老人來自午極鎮,憋喘已有20余天,慕名來中醫院求診。兩位老人一生務農,從未出過鄉鎮,為了治病,這是頭一次來到市里,一切都摸不著頭緒。劉杰心里泛起了深深的同情。他一邊穿手術衣,一邊和肺病科值班醫師于志偉交流患者病情。在充分了解情況以后,才開始進行手術。在床旁超聲引導下,劉杰順利地為老人進行了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精準到達胸腔指定位置,并對包裹性積液內的多條隔樣帶進行穿刺,使之相互貫通,使胸水最大量排出,沒過多久,老人呼吸困難的癥狀便有了很大緩解。
手術做完后已經7點多,正在收拾器械期間,劉杰聽到73歲的老人在對醫生詢問:“俺第一次來市里,哪兒也不認識,在哪里買飯吃呀?俺爹還沒吃飯,他平時就愛吃餃子,現在都天黑了……俺不吃飯也要讓俺爹吃飯呀。”在醫生給老人指路的時候,劉杰悄悄地給助手于靜使了個眼色,多年工作的默契配合,于靜已經心神領會,便立刻跑了出去。不一會兒,她就帶回來兩包餃子和兩碗稀飯,放在老人床旁。“爺爺,餃子來了,吃吧!”于靜看著眼睛和耳朵都已不大靈光的老人,還要辛苦伺候病重的老父親,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這濃濃的父子情讓她心中充滿感動。
“病人給予我們最大的信任,我們就應該用專業技術為病人解除痛苦,更應該去關心幫助他們,因為我們是醫生。”劉杰經常這樣告誡同事們。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9年10月18日,一位患者家屬手捧一面寫著“待患如親關懷備至,醫德醫術皆為一流”字樣的錦旗來到院領導面前,真誠地感謝院領導帶領出如此醫德高尚的醫生,給予她的親人無私的幫助。原來患者的婆婆曾是劉杰的病人,劉杰接診時,這位婆婆已經是卵巢癌晚期并腹腔轉移,無法手術治療,只能輔助以超聲介入治療減輕患者疼痛。在與患者及家屬協商后,劉杰在局部浸潤麻醉下為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右側腹腔積液置管引流術。由于該患者有將近10年的腰間盤突出癥病史,疾病后期行動不便無法來院換藥,劉杰知悉病人情況后,不忍婆婆承受痛苦,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先后多次到村中探望,在患者家中為其換藥,關心患者的飲食起居,在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程,為她帶來安慰和感動。雖然老人已經去世,但老人的家人銘記醫生的關愛,特地送來錦旗,簡單質樸的十六個字表達了患者及家屬對劉杰的感激、肯定和信任。劉杰正在進行超聲引導下腎臟置管引流術
“醫者仁心,醫德為先”,一直以來,乳山市中醫院超聲科全體醫護人員都時刻牢記責任使命,以“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為服務宗旨,在平凡而瑣碎的醫療工作中,盡心盡責做好每一件關乎群眾健康與生命的事,以精湛的技術、貼心的服務,讓患者舒心、家屬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