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風險評估與報告制度
2015-07-10 15:34:32
乳山市中醫院
0
壓瘡風險評估與報告制度
1、壓瘡風險評估:入院后定期或隨時進行評估,急性病患者應在入院時進行評估,此后每4 8 h評估1次,或當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隨時評估;長期護理的患者應在入院時進行評估,此后第1個月內每周評估1次,之后每月評估1次;當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隨時評估
2、壓瘡風險上報告制度和程序:一旦發現有壓瘡危險的病人,要對病人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向病區護長、科護士長、護理部報告;并做好交接班,填寫壓瘡報告單上報護理部。
(二)認真實施有效的壓瘡防范措施
1、健全的培訓計劃:壓瘡評估表的理解與應用;壓瘡預防措施;
2、制定明確的壓瘡預防指引:針對不同程度的壓瘡風險,制定相應的預防指引,包括體位轉換;減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壓力減緩用具的使用;皮膚護理;營養支持;健康宣教等。對高危病人實行重點預防。
3、壓瘡預防措施的落實:對皮膚高危因素和壓瘡上報患者,病區或科內組織護理查房,必要時請造口治療師或傷口小組成員到床邊指導,制定個體化的預防措施;認真落實執行預防措施,壓瘡預防效果的跟蹤。
4、準確填寫壓瘡評估與護理記錄單:壓瘡記錄內容必須與評估相符;能突出專科特點,如壓瘡的分期、部位、大小、基底情況、滲出液情況、周圍皮膚情況等。
壓瘡診療及護理規范
一 、定義:
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引起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損害,如潰爛和壞死。引起壓瘡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壓力,故目前傾向于將壓瘡改稱為“壓力性潰瘍或壓力性傷口”。
二、好發部位:
壓瘡多發生于受壓和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并與臥位有密切的關系。
仰臥位時:好發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處,尤其好發于骶尾部。
側臥位時:好發于耳廓、肩峰、肋骨、髖骨、股骨粗隆、膝關節的內外側及內外踝處。
俯臥位時:好發于面頰、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緣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處。
坐位時:好發于坐骨結節、肩胛骨、足跟等處。
三、診斷:
1.瘀血紅潤期:瘀血紅潤期又稱為Ⅰ期壓瘡。受壓部位出現暫時性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皮膚表現為紅、腫、熱、麻木或有觸痛,解除壓力30min后,皮膚顏色不能恢復正常。
2.炎性浸潤期:炎性浸潤期又稱Ⅱ期壓瘡。如紅腫部位繼續受壓,血液循環得不到改善,靜脈回流受阻,局部靜脈淤血,表現為局部紅腫向外浸潤、擴大、變硬;皮膚顏色轉紫紅色,壓之不退色;表皮常有水泡形成,具有疼痛感。
3. 潰瘍期:潰瘍期又稱Ⅲ期壓瘡。根據組織壞死程度又可分為淺度潰瘍期和壞死潰瘍期(深度潰瘍期)。
淺度潰瘍期:表皮水泡破潰,可顯露出潮濕紅潤的創面,有黃色滲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膿液覆蓋,致使淺層組織壞死,潰瘍形成,疼痛加劇。
壞死潰瘍期: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圍及深部組織擴展,侵入真皮下層和肌肉層,可深達骨骼;嚴重者可引起膿毒血癥或敗血癥,危及患者生命。
四、治療原則:局部治療為主,輔以全身治療。
1.全身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增加營養和全身抗感染治療等。
2.局部治療:
(1)瘀血紅潤期:去除危險因素,避免壓瘡加重。可采用濕熱敷、局部按摩等方法,但按摩力量要輕柔,防止造成新的皮膚損害。對瘀血時間過長難以恢復的患者可以應用凡士林油紗布保護創面。水膠體敷料可作為治療保護創面,但必須在皮膚充分清潔前提下使用,因為容易造成過于潮濕的環境,導致新的皮膚損害。
(2)炎性浸潤期:保護皮膚,預防感染,防止感染是本期的關鍵治療。
a.減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促進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后,消毒局部皮膚,再用無菌敷料包扎。
b.創面無感染時,可以單純應用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傷口;在傷口沒有過多潮濕或滲出時也可應用水膠體敷料,但須加強觀察創面滲出和感染,一旦有過多滲出或感染,應立即停用,防止滲出過多引起的創面加深或感染擴散。
c.創面有感染時,可應用混合有磺胺嘧啶銀軟膏的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創面。應用磺胺嘧啶銀時創面會有蛋白樣滲出(看似膿性滲出,但沒有氣味),這時藥物和創面作用的結果,是正常反應。
(3)淺度潰瘍期:清潔創面,促進愈合。
a.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創面后使用凡士林紗布、金霉素軟膏、鞣酸軟膏等促進創面愈合、預防感染。
b.在無感染情況下,傷口沒有過多潮濕或滲出時可應用水膠體敷料,但須加強觀察創面滲出和感染,一旦有過多滲出或感染,應立即停用,防止滲出過多引起的創面加深或感染擴散。
C.創面有感染時,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后,應用局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并使用磺胺嘧啶銀霜外用。創面應用磺胺嘧啶銀時會有蛋白樣滲出(看似膿性滲出,但沒有氣味),這時藥物和創面作用的結果,是正常反應。
(4)壞死潰瘍期:去除壞死組織,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可用生理鹽水或1:2000洗必泰溶液清洗瘡面,再用磺胺嘧啶銀霜等治療。對于潰瘍較深、引流不暢者,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再進行換藥處理。感染的創面應采集分泌物作細菌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結果選用藥物。一些中藥制劑(長皮膏)也可應用于壓瘡的治療。對大面積深達骨骼的壓瘡,應配合醫生清除壞死組織,植皮修補缺損組織,以縮短壓瘡病程,減輕患者痛苦。特別注意不主張應用無抗菌作用溶解壞死組織藥物,防止感染加深創面或感染擴散。
五、護理規范:
1、營養指導:良好的營養是創面愈合的重要條件,應給予平衡飲食,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對于營養不良以及長期臥床或病重者,應給予充足的營養,可補充瘦肉類等高蛋白食物;西紅柿、茄子、紅棗等高維生素膳食;不能進食者在營養師的指導下給予鼻飼,或采用支持療法。
2、保持正確的體位:增加翻身次數,避免局部過度受壓。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體位,應每半小時至2小時改變體位一次,減輕皮膚受壓時間。
3、避免局部皮膚刺激:內衣柔軟、透氣,保持清潔干燥;床單整潔平整、無皺折、無碎屑;對大小便失禁者、嘔吐或出汗多者應及時擦洗干凈、更換衣服和床單;使用尿片者,必須保持尿片清潔、干燥,及時更換。
4、規范操作:使用便器時,應選擇無破損便器,不要強塞硬拉,必要時在便器邊緣墊上軟紙或布墊,以防擦傷皮膚;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擦傷皮膚。正確實施按摩。
5、遵醫囑實施抗感染治療,預防敗血癥。
6、加強心理護理疏導,鼓勵患者樹立信心,勤翻身。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壓瘡各期的進展規律、臨床表現以及治療、護理的要點,使之能重視和參與壓瘡早期的各項護理,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