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有病治病,無病養身
2018-09-23 14:00:43
乳山市中醫院
0
日前,電影《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相信很多人看了電影,眼淚會情不自禁地滑落。電影里的每一句臺詞,都在敲擊著我們的內心:“命就是錢”“我不想死,我想活著”“他才二十歲,他只想活著,他有什么罪”……感動之余,許多人開始思考:健康的重要性和養生的意義。
現代化的快節奏、高強度生活,造就了很多“亞健康人群”。“亞健康”狀態和“未病”的概念大致相同,主要癥狀是身體各處種種不適,然而現代醫學卻檢測不出異常指標。這時,就需要借助“中醫體檢”來解決自身的亞健康問題。
中醫文化中,有一種理念是“上醫治未病”,源自于《黃帝內經》中提出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并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梢?,中醫歷來防重于治。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乳山市中醫院“治未病科”所開展的“中醫體檢”等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能找出西醫體檢不能覆蓋的“空白地帶”,然后對癥下“藥”。
“想調養身體,首先要接受中醫體檢,辨清體質,這樣養生保健更為穩妥、精準”,乳山市中醫院治未病科專家介紹,體質一般是先天遺傳后又經后天調養而成的,中醫體質分九種類型,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決定著是否發病,并決定著疾病的傾向。比如痰濕體質的人往往體形肥胖,容易出現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因此,為預防疾病開展飲食養生、運動保健、情緒調節等,都需要根據體質出發,并依照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結合現代化中醫診斷設備,通過辨別體質、經絡探查、臟腑功能評估等來做出綜合判斷,中醫專家根據個體差異,為被檢者量身定做保健方案和提出健康建議,包括運動、飲食以及調理等方面的健康提升措施,并制定以及明確個人健康提升計劃,尤其適合40歲以上人群及亞健康人群。
多年來,乳山市中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積極探索新的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與中醫藥健康管理、健康查體、預防保健等服務能力,更加強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等頂尖中醫診療機構的交流合作,邀請名中醫專家定期來院坐診、帶教,把全世界最好的中醫資源帶到我市,并借鑒國內外先進健康管理經驗,形成集健康管理、健康篩查、保健治療、效果評價為一體的綜合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技術優勢,為廣大群眾健康保駕護航。